上海建工:“三个适应”引进优秀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上海基层党建网) 面临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环境,面临国有企业如何在“第一资源”争夺战中彰显人才资源优势、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等各种挑战,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开发培养与引进吸纳“两个轮子”一起转、校园招聘与市场选聘“两条腿”一起走,使集团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实施。为加快开拓华东、华南等外埠区域市场,拓展多领域的联动发展,力争全面转型升级为全国化的建筑工程总承包服务企业,四建党委特别重视市场化手段吸纳优秀高中级成熟人才,有效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适应经营战略布局,在人才市场配置观念上形成基本共识。有着“上海四建、精品先锋”行业良好口碑的四建集团,依靠雄厚的科技研发,精良的机械设备,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精细的科学管理,完美建造了世博会中国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迪士尼梦幻城堡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2020年实现年经营额450亿、主营业务超200亿和年施工能力超过2000万平方米的目标,保持多年来在上海建工“第一军团”、排头兵地位。取得如此成绩与企业的“人才强企”战略密切相关,除了秉承传统的校园招聘外,还广纳社会有用之才,仅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间,共引进成熟人才801人,成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集团上下充分意识到,引进成熟人才有利于加快适应企业规模扩大和经营战略布局,有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和队伍结构的改善,也有效提升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适应区域市场发展,在选聘属地人才进程上加大推进。进入“十三五”以来,四建集团从始至终践行“走出去”战略,积极优化全国化布局,先后组建了江苏公司、广州公司、深圳公司、海南公司和华南市政公司等区域经济组织。为加快推进属地化经营,党委加大了属地化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共计吸纳449名优秀人才,他们中有2人选拔到区域公司领导岗位,有44人被充实到区域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等中层干部岗位,成为开拓外埠市场、推动地标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并以地标项目引领区域市场拓展,目前江苏市场经营额超过80亿元,华南市场经营额超过15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有南京金鹰、中山大学、星河雅宝等一批标志性建筑。
适应各产业链拓展,在盘活紧缺人才资源上得到改善。近年来,四建党委围绕集团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各项步骤,进一步厚植发展实力、培育竞争优势、彰显品牌效应。为适应投资、设计、土建、市政、安装、装饰、综改等多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在引进成熟人才体系上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以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等作为基本考核条件,以专业能力适配作为择优入职标准,近三年引进的801名成熟人才中,108人具备全日制985、211本科及以上学历;318人持有注册类执业资格证书,其中比较热门的一级建造师证书持有者242人,比较紧缺的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证书持有者21人,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持有者29人。引进成熟人才,既补充了企业所需的相关执业资格,基本满足了安全、质量、机械、测量等岗位的需求,也有效支撑了市政板块、华南区域公司等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对四建集团这样一个老牌国企也可说是直面挑战、普遍应对的问题。进入“十四五”新一轮发展,四建党委立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新高度,充分认识国有施工企业引进成熟人才,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着力统筹谋划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着眼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产业布局多元化的挑战、全国化市场的深耕、新兴业务的拓展和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升级,党委还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选聘、梯队储备、队伍优化和专业调整、能力构建、知识储存等方面,做出积极思考和相应对策,进一步明确要科学把握引才、育才、用才的关系,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重点区域、重要领域人才储备库,持续完善专业化、数字化、产业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从而为“人才引擎”高速运转营造良好环境,并成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