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别让“体育教育”变成另一种“应试教育”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中考体育100分”“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试能否成为解决当前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推进体育课改革、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路在何方?(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面对刻不容缓的“体育教育”改革之势,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用应试的办法来解决应试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倒逼效果。但是,“体育教育”不应成为另一场“应试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首先需要体魄强。没有体魄强的“1”所有的“0”都失去了意义。加大“体育教育”力度,让孩子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体育教育”必须守护的初衷。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似乎也就有了市场。通过考试的方式倒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是“最有效办法”之一。但是,也必须看到“体育100分”和“体育入中考”“体育入高考”也存在弊端。
不是每一个人都“天生一副好身板”。有的人天生就是“林妹妹”,有的人天生就是“宝姐姐”,身体素质和后天的锻炼有关系,身体素质也和先天的赋予有关系。如果只是“考试论英雄”,实际上对“先天体育因子缺陷者”是不公平的。而最为关键的是,“体育教育”更大的作用,应该是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而不是“爱上体育考试”,甚至“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参加体育”。我们需要的是全民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火热。
“体育考试”一定能够推动学生体质改善,但是“体育考试”只能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一个过渡的阶段,采取的“非常手段”。“体育教育”的“应试教育”不能太长久,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素质教育”来推动学生“爱上体育”。应试教育的弊端多多,当语数外等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体育教育”变成新的“应试教育”。
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优雅生活者。因此,“体育教育”更应该在如何让孩子“爱上体育”上动脑筋。需要在学校的体育教学里,设计一些既能健身又有趣味的体育项目。比如,学校是不是也可以搞些“奔跑吧兄弟”之类的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比如,是不是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设置排球班、足球班、舞蹈班等,学生自行挑选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只要喜欢就可以坚持下去,从而真正爱上某项运动。
别让“体育教育”变成另一种“应试教育”,让学生“爱上体育”而不是“爱上体育考试”,推动全民健身才该是最终的目标。我们不是把所有学生变成“体育健将”而是“健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