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代表委员建议 加快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预防网络成瘾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 时间: 2021-03-08 12:00:56

沉迷网络游戏、用家长手机观看直播并大额打赏……未成年人身边隐藏着不少网络安全隐患,许多家长因互联网产生了育儿和家庭教育焦虑。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9岁以下”约占16.6%。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他们健康上网,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以下简称《未保法》),也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此次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呼吁社会各界“加快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

探访

孩子沉迷网络,亲子关系陷危机

“double kill、triple kill、98K……你知道这是些什么东西吗?”昨日,家住南湖的谢婷女士问极目新闻记者。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热门手游里的词,我的孩子每天嘴里都是这些词。”谈及自己10岁的儿子,谢婷女士说:“一天到晚就是玩手机,删了手机游戏,就上网找游戏视频看。”她还说,在家里已经没法温和交谈,她直接吼。

谢婷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张弘的女儿张梦琪(化名)沉迷追星。在张弘看来,女儿的世界就只剩下追星了。“现在追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喜欢一个明星买他的专辑、看他们的电影。现在不少追星APP存在着诱导未成年人充值应援打榜、大额消费、互撕谩骂的行为。”张弘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她女儿去年用她的手机玩游戏前后花了2万多元。

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使用。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但上线近一年之后,青少年模式意外地带火了另一组关键词:如何绕开青少年模式。只需在网上搜索“绕开青少年模式”等关键词,各种攻略、破解方法一目了然。

极目新闻记者跟随网上“攻略”指示,登录某短视频平台,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系统提示每日只能使用40分钟,且无法使用同城、点赞及打赏等功能,推荐视频的列表也以科普、教育、文学等内容为主。但看似完美的青少年模式,破解的办法却也非常简单:删掉APP重新下载即可。

小学生周思思(化名)告诉记者:“虽然游戏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我用妈妈的微信直接登录就可以玩。”难怪一些家长戏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声音

家庭是预防网络成瘾的第一道防线

未成年人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但也容易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受害者。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案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将网络安全教育全面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不法行为侵害。

“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他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网络风险。例如,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李彦宏说,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保护其免受网络违法行为侵害的重要防线,更能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网络安全问题。

“当代未成年人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正成为他们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禹诚认为,一味地“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孩子们的引导应该以疏为主,增强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力和免疫力,引导他们合理积极使用网络。而对不良的网络环境则应以堵为本,应该在政策、平台上更多地思考,如何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她表示,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第一道防线”。“我们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注重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不能因工作忙碌放任孩子与‘电子保姆’为伴。同时,还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尝试与孩子一起建立规则。”禹诚说。

应对

新法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护航

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糊。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和安全,对于促进健康成长、打造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意义重大。

给孩子们一个更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新修订的《未保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保法》中“网络保护”专章共计17条,其中特别规定了互联网企业的强制报告义务:互联网企业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信息的,应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发现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对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此外,还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在应对网络欺凌方面,《未保法》作出规定,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政府、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同主体出发,对网络素养教育、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预防和网络欺凌防治等内容作了规定,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来源:楚天都市报

关键词: 代表 委员 建议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