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全国人大代表何大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

来源: 新华网 时间: 2021-03-07 22:32:19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大春。长投集团供图

新华网武汉3月7日电(张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大春接受新华网采访,聚焦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他准备了4份建议。

支持湖北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生态产品一般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何大春说,在国内,由于生态产品多数属于公共产品,其价值在市场中无法完全实现,因此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尤为重要。

何大春说,湖北高度重视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提出“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并指定长投集团承担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投融资主体责任,在顶层设计、政策落实、主体运作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基于此,他建议:

支持湖北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将湖北省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纳入国家试点。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标准的基础性研究,明确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建立健全试点制度框架体系,重点完善基于生态价值基础上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生态权益交易的有关政策,支持湖北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水权、林权等生态权益的市场化实践。

创新绿色金融。协调对接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建立湖北生态绿色基金。鼓励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提供生态产品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出台融资、投资、退出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打造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自然资源资产全面调查、动态监测、统一评价,重点界定水流、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及权利。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规范使用权、保障收益权、激活转让权、理顺监管权。开展生态产品资源市场化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权益的初始配额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机制。

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融资机制

2019年以来,随着棚改收官,老旧小区改造接棒成为惠民生、扩内需和稳投资的重要手段。

何大春认为,加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好小区居民“高期望”与社会资本“低参与”的矛盾,关键是要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从目前情况看,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何大春说,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全国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超4200万户、建面约40亿平。保守估算,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额约4.54万亿元。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政府出资,居民和社会资本等其他渠道出资占比极低。一方面该项目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偏低。另一方面,老旧小区住户缴费意愿普遍不高,项目收费运营难以为继。

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融资难问题,何大春建议,必须加快完善投资政策保障。一是国家出台投资立法,加强法制保障。二是金融机构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金融供给。三是税务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要根据老旧小区改造类型,制定不同的财政支持政策。采取分级次、多样化的方式,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政府债券等渠道落实改造资金。对居民直接受益或与居民紧密相关的改造内容,通过完善居民个人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政策等,为居民出资提供渠道。

可采取大片区统筹平衡、跨片区组合平衡等方式,将拟改造的老旧小区与城市拆建项目组合,以项目收益弥补老旧小区改造支出。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地方平台企业作为政府出资代表与社会资本开展项目合作,采取市场化业务模式,以经营性资产收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来源,逐渐减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公共服务类投资项目对政府付费的依赖程度。

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 助推生态林产业发展

何大春说,林业碳汇交易是碳市场普遍接受的碳抵消项目类型,具有成本低、可持续、可循环、可再生等特点,是生态林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有效市场途径。

他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国内市场林业碳汇交易机制还不够健全,林业项目在中国自愿减排(CCER)项目中所占份额相当少,林业碳汇交易缺乏市场化的专业服务人才等问题。

基于此,他提出了《关于探索完善林业碳汇交易 助推生态林产业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是加强培育林业碳汇项目。他认为,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增加林业碳汇项目基础的关键。要强化政策支持,可采取央地合作、调动县市区积极性、高激励性林地流转等方式,落实项目建设所需林地。还要开展储备林全产业链规划及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建立精准有效的抚育管护。

二是健全林业碳汇交易制度。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搭建完善国内各地方及国内与国际的互通机制,加快林业碳汇项目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进度。适当提高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的交易价格,用市场手段和机制保障项目开发者权益。

三是完善林业碳汇项目实现路径。他建议加强公众宣传,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财税激励、市场交易规则及政策的制定,借助试点及目标责任考核等手段,保障项目落地。积极探索创新碳金融、生态补偿机制、低碳扶贫等路径。

四是培养林业碳汇专业化人才。要重视能力建设及培训,提升政府和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搭建高层次专家团队。加强专业服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发挥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作用。

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何大春说,总体来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推进不平衡。二是政策支持不具体。三是资金汇集不集中。

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建议,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修复,系统解决空间优化、耕地保护、环境整治、产业落地等问题。把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保障发展空间和土地要素的主渠道,通过空间优化、存量挖潜方式,破解区域发展用地瓶颈。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修复互促机制,重点在具有开发价值或景观价值的区域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行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在资金保障方面,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作用,拓展融资渠道。

何大春表示,国有企业要主动扛起“乡村振兴”大旗,积极推进项目科学规划、建设运营工作,并注重在产业导入和培育上下功夫,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低小散”用地,发展新兴产业,留住创业人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长投集团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示意图。长投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