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滇干部马骎:行崎岖山路 送致富门路
上海援滇干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副区长 马骎
=我刚到隆阳,就有一门必修课——走山路。通往不少乡镇的,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一路,有时也心惊胆战,后来次数增多,也就稀松平常,笑谈“抖到山里”。
进了山才知道,有些贫困户从没出过山,山里主要种玉米,每亩净收入600元左右。我们该怎么把致富的产业送进去?经过挨家挨户地调研,我们看中了桑蚕产业。隆阳山地、半山地地形占比达九成以上,桑树相对耐贫瘠。另外,桑树满身是宝,枝条、桑叶可以入药或做成桑叶茶,蚕茧则可以用于深加工,一亩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2019年开始,我们为当地引进果桑两用的桑树,未来还将产出桑葚。
在当地,桑农的家很好辨认,都有一个标准化的黄色房子,外墙会印上“沪滇协作”字样,这就是我们建造的标准化厂房,造价在30万元左右,房子交付到桑农手中时,就可以直接用来养蚕。现在,我们正在积极为蚕桑农业上保险,稳定蚕茧收购市场,设置保底价。桑蚕的产业链正延伸,当地龙头企业与浙江凯喜雅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后者将蚕茧提炼出蚕丝蛋白,用于人体支架等产品中。“人均一亩桑、脱贫不用慌,人均两亩桑、致富奔小康”,当地已经有人养蚕收入达10多万元,我们也很高兴。
桑蚕之外,还要因地制宜,多寻门路。当地一个镇引种了600亩魔芋,魔芋不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原料。我们锦上添花,扶持当地企业对魔芋进行切片粗加工,之后供给生命健康企业,魔芋粗加工企业租赁厂房所付租金,也将为当地村民增收。鲜食玉米也是扶贫好产品,但在细节上也需要多研究。2019年,上海农科院玉米专家团队在当地试种的四五十亩鲜食玉米,总产量不过十多吨,但集中上市时,当地市场短时间消化不了,最终用飞机运到上海才卖掉。眼下,我们建设了鲜食玉米加工厂,玉米真空包装,利于保存和运输。另外,我们还在帮鲜食玉米积极争取食品安全认证,打通进入商超的渠道。
保山的拳头产品,是小粒咖啡。这已经是当地较为成熟、知名度也较高的产业了。我们要帮忙的,是让小粒咖啡做大线上的市场蛋糕。上海电商企业拼多多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9年6月投入200多万元,建立起精准扶贫项目,并成立赧丛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延伸到供应链上游。合作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社员“卖一次豆,挣两份钱”,因为除了第一次收购,之后还将视加工销售情况,将后续收益返到社员手里。成立一年后,社员拿到首笔约300元的分红,虽然金额不大,但分红对大家而言,无疑是新鲜事物,高兴也是自然。
扶贫是最好的教育。当地普通农户杨良清,如今成了合作社总经理,开始带领村里人跑市场。去年在沪举行的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我遇到了他。杨良清告诉我,现在准备带领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且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
最近,我对玉米比较“感兴趣”。即使是在12月的腾冲,也能看到鲜食玉米。原来,当地一家企业“吃透”了当地天气,在数个种植基地分批种植、收获,保证了玉米的错时供应。我想,隆阳海拔落差超千米,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如何利用好“立体气候”,也许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能让鲜食玉米可以分批上市之外,也许还能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