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故事:一句承诺!二十四年!
“你叫什么名字?”“十二......”
“你今年多大了?”“十二......”
“今天吃饭了吗?”“十二......”
穿戴整洁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眼神望向远处,再问他问题已得不到回应。“没用的,他头脑不清楚,只会说‘十二’,问多了他一个字都不说了。”循声望去,一位个子矮小的女人一瘸一拐地向老人走来,只见她嘴角带笑,细致地为老人整理着衣领。
说话的女人叫王翠华,今年60岁,21岁嫁至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乡新淮村胡台五组施勇道家。24年前,一顿饭的机缘,让王翠华将这位痴呆老人领回了家。一份善心,一句承诺,让这份无亲无故却胜过亲情的陪伴延续至今。
1997年的一天,王翠华的丈夫施道勇像往常一样拉粪回家,一进门就告诉妻子附近多了个脸生的老人,问话也不回应,衣衫褴褛,很是可怜。一番打探后才了解,老人来到新淮村已有一段时间,但却无人知道他来自何方。老人一直流浪,偶尔帮助人家干点活,晚上就在田埂下席地而睡。因为不论问什么,老人只会回答“十二”,村里人便都喊他“十二”。
“别人给一口他就吃一口,若是不给,他也不知道去要。”王翠华回忆道。天气逐渐转冷,不忍看着老人一直饿肚子,王翠华便端了碗热腾腾的饭给他送去,老人像是饿了很久,很快碗就见了底,看着狼吞虎咽的老人,王翠华却犯了愁,“实在是太可怜了,如果不管不问的话,他不是饿死就是得病死。”心地善良的夫妇俩最后决定,将老人接到家生活。
张文豪 摄
消息一传出,村民们议论纷纷,“都说我们夫妇俩太傻,但遇到了就是缘,多双筷子的事儿,却能救一条命。我们虽然并不富裕,但多个人还是养得起。”就这样,夫妻俩连哄带劝将老人带回了家,这一住,就是24年。
刚来时,老人不习惯,生活不能自理,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头疼发热,王翠华夫妇像对待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看他。
然而,住进家里不到一年,老人离家出走了两次。一次,王翠华一家人吃完饭出去散步,回来时老人已不见踪影。王翠华带着女儿找了两天,才在村子码头石坝旁边的小棚找到了“十二”,母女俩哄了很久,才把老人劝说回家。“不论找多久,也要把他找到,领他回家就是一份责任,他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王翠华坦言。
面对情绪时常不稳定的老人,王翠华不弃不离,带着他一步一步融入这个家。日子一长,老人也渐渐开始对王翠华的问询有所回应,还能帮着夫妻俩干干农活,推推板车。
张文豪 摄
眼看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丈夫施道勇却身患重病,一病不起。弥留之际,还不忘交代王翠华一定要照顾好“十二”。丈夫去世后,王翠华用小小的身体撑起了整个家。
“‘十二’对我来说,已是亲人一样的存在,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带着他过下去。”
就这样,王翠华坐在板车上,“十二”推着板车,跨过了生活里的一个个难关。
王翠华家的情况很快引起了村两委的重视。针对王翠华家的情况,有关部门为“十二”办理了户口,根据王翠华家人的要求,为“十二”取名叫“施道文”,并推算他为1942年4月5日出生。同时,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施道文办理了农村“五保户”手续。2020年10月,施道文办理了残疾证,每月可拿到100元的补助。
王翠华也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和同村的刘子凤重组家庭。两人认识的时候,王翠华就明确表示自己一定要带着“十二”,刘子凤对王翠华家里的事情有所耳闻,打心里敬佩她,欣然答应继续带着“十二” 一起生活。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板车也换成了电动三轮车,以前是‘十二’推着我,现在他年纪越来越大,换我骑着车带他。”王翠华笑道。
“‘十二’,我陪着你,你开心吗?”牵着老人的手,王翠华笑着问。“开心......”老人看着王翠华一个劲地笑。“我在一天,就带着他过一天,一家人在一起,这样我心里才感到踏实。”王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