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职业教育要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更多实用人...
封面新闻记者 王攀 王祥龙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破茧而出。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3月3日,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还存在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主要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苏华说,通过调研,他已把可能实现的路径写入提案,并将带到全国两会。
在苏华看来,首先要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并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
“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公益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制度,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灵活分散培训相配套的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苏华说。
苏华认为,在乡村振兴中,新型职业农民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以证就业、以证创业。
如今,许多乡村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苏华建议,应鼓励高职院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并根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同时,与乡村产业建立长期的帮扶合作机制,将产、教、研深度融合,把高素质农民培养与对口就业结合起来,帮助传统农民学习掌握数字化、智能化专业技能,尽快转变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实现稳定就业。
除了高职院校提供人才支撑外,苏华认为,还要继续实施涉农职业院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并鼓励职业院校通过技术开发、承包经营、投资入股等方式,从事农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还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担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办人’。”
“最终,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特色产品走向大市场。”苏华说。
在苏华看来,职业院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也可发挥更多作用。可以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和运营模式,助力乡村打造主题特色文化品牌。
“此外,还可实施职业院校师生乡村社会实践计划,开展乡村志愿服务、文化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协助制定乡规民约和家规家训等,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家园,丰富文化生活。”苏华说。(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