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慈利:让群众健康有“医”靠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时间: 2021-02-07 04:30:08

1月27日,通津铺镇的陈康思因为上腹部疼痛,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通过远程影像,他“足不出镇”就能接受到县中医医院医疗专家会诊。构建县乡一体、以乡带村、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新型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是慈利县着力推动医改的有效一环。

健康扶贫很给力 住院只要2块钱

“以前有病硬挨着,现在是敢进医院了,党的政策好呀,让我们家再也不用为看病费用发愁了。”67岁的朱林妹是洞溪乡郝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体弱多病,常年住院,儿子二级残疾。今年来,夫妻两人住院次数高达8次,朱林妹笑着说:“上次我因为腿疼得厉害,到我们乡卫生医院住了10天院,结果出院只交了2块钱。住了这么多次院,我交得最多的一次医药费是9块钱,你说好不好笑。”

与朱林妹情况相仿的人还有很多。为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慈利县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医疗惠民举措,贫困患者在一个窗口即可一次性办好“六重保障”的“一站式”结算。2020年,慈利县资助贫困人口参保108083人,享受扶贫特惠保政策3140人次,医疗救助11082人次,大病保险补助6970人次,医院减免14287人次,财政兜底补助12474人次,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综合保障后实际报销比例均达85%以上。

与此同时,为全方位织密医疗兜底保障网,慈利县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应签尽签”,寻常百姓也有了“私人订制”。截至目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发性高血压签约7532人,糖尿病签约1457人,重型精神病签约1182,结核病签约549人,随访服务率达100%。

分级诊疗添助力 就医只要10分钟

“之前找赵主任看病,还要坐几个小时车到县城,有时去了又遇不到人,现在方便了,县里面专家长期在我们乡卫生院坐诊,我们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医改是我们的福音”。江垭镇的唐金莲说到。

唐金莲口中的赵主任,是慈利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医师赵冬梅,是慈利县群众公认的“名医”。自医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县依托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两大医疗集团,与全县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实施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医联体之间初步实现“专家、技术、检查、服务、信息”流动,逐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老百姓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

83岁的高桥镇枧潭村王租玉来到村卫生室,像往常一样测血压,王租玉说:“自从村卫生室建好后,离家近,看病买药方便多了,年纪大了,难得跑,现在身体有简单的疾病,测血压、测血糖就可以在村卫生室诊疗,不用跑那么远了”。

如果是用车子的话,村里离卫生室最远的地方,也只需要10分钟就能到,对老百姓就医,特别是有些着急的非常方便,比去镇上方便多了。”高桥镇枧潭村支部书记介绍到。

据了解,慈利县建成372个村卫生室,行政村设置达10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100%。所有村卫生室均具有合格资质村医(含乡镇卫生院派驻)上岗执业,村医调配到位达100%。

“三医联动”增合力 医改红利惠及71万群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检验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

2019年,慈利县正式启动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改革,聚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期望,该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委员会,建立县委书记、县长的双组长工作机制,县委书记邱初开、县长高靖生多次调研指导,把关定向,组织召开医改工作会议20多次。组建两个医疗集团,严格执行以“总额包干管理、结余集团使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原则,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为突破口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先后投入投资8138万元,推动医卫资源整合、重心力量下沉、服务能力提升、城乡统筹发展。

2020年,全县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3575人次,医疗集团下转患者数达4000多人次,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提高。今年,慈利县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扎实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重点改革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成效明显县”。

“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县卫健局负责人如是说。

关键词: 慈利 群众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