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究竟做错了什么,以至于诸葛亮处处与其针锋相对?原因很简单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国时期纷纷扰扰,能人异士无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诸葛孔明了。诸葛亮出生于一个官吏之家,因为他洞察世事,能力出众,因此被刘皇叔请出深山。出山之后,他便一心辅佐刘皇叔,为蜀汉鞠躬尽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隆中对策到赤壁大战,后人都能够看到孔明的多智,也看到了他对蜀汉的忠心。在刘皇叔逝后,他为了能够完成君主的心愿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即便君主病逝,他也不生二心,为答刘皇叔赏识之恩,忠心辅佐后主,奈何最终在五丈原去世。
公元234年,诸葛亮集齐十万兵马,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战争。当时他已经到了渭水之南的五丈原并在这里修筑营垒,囤积军粮。本是军民和谐的好景象,而他也做足了准备向魏国发动进攻。天时地利人和,却没想到他算准了世事,却没有算到他自己。
在对阵魏国的持久战中,孔明最终因为日理万机操劳过度而去世,年仅54岁。军中将领也遵照他生前的安排,无人透露他去世的消息,只是将他的尸体裹起便匆匆撤退。
不得不说,孔明确实是一代奇人,他对于自己的死亡也早已料到,此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诸葛亮在即将逝世之前,将三军托付给了杨仪、姜维等人,还将一个装有妙计的锦囊交给了马岱。他让杨仪与费祎率领各部队先行撤退,魏延与姜维断后。
除此之外,他明明知道魏延与杨仪不和,却依旧让魏延听从杨仪的命令,并且吩咐如果魏延不听从安排,便立刻将其诛杀。
从这些安排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孔明对魏延是极其不信任,此人在部队之中也屡次有功,可以说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因为魏延认为自己没有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都是孔明阻拦之过,便心生不满,两人也因此有些不和。在孔明死后,这种不和也愈发激烈。
诸葛亮死后,军中将领遵照他的安排安全回到了成都,刘禅追谥孔明为忠武侯,最终被葬在了汉中定军山。没有了孔明,蜀国也失去了一大助力,最终难逃灭亡的结局。其实蜀国会灭亡从之前便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内忧外患、人才不济。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力的强盛尤为重要,而蜀国到了后期,人才极其缺乏,朝中几乎无人可用。唯一一位得力大将就是魏延,奈何此人做法太过于激进。以至于诸葛亮在世时便不得重用,甚至连死前托付遗嘱都不曾叫他。
那么魏延究竟做错了什么,以至于诸葛亮要处处排斥和抑制着他,与其针锋相对呢?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也不意外。在此前两人便多次有摩擦,魏延前来投奔刘备之时,孔明便认为他头生反骨。今后必定会造反,因而对他十分不喜,奈何主公欣赏他。
在三国后期,蜀国的兵力一直不强,为了稳妥起见,诸葛亮素来谨慎行事。但是魏延性格偏激主战,因此两人在北伐问题上也有冲突。孔明知晓,若自己去世,魏延必定会主战。但是蜀国实力不强,不易强攻,因此他在死前制定计谋之时并未叫上魏延。
更何况,孔明始终觉得魏延会反,因而重用了与他为仇的杨仪,将权力交给了防守派将领。为了彻底除掉这个后患,他在病逝之前便已经想好了要除掉魏延的计谋。他知魏延偏激,因而知会杨仪,若他有任何不从,即刻杀之。可以说孔明的一切计谋都是为了蜀汉,他不允许任何的危险出现破坏蜀国稳定发展。
孔明死后,杨仪等人依照孔明遗言徐徐退却。但是魏延却不同意,所行之处烧绝阁道,最终他率军进攻杨仪部队。而这正是孔明的计谋,魏延最终在逃亡过程当中被马岱斩杀。
不得不说孔明的才能确实让人佩服,他从见到魏延的第一面便觉得此人会反。此后也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给魏延任何的机会。而最终魏延也算是被孔明算计而死,虽然他的去世让蜀汉少了一员大将,但是若待他成长起来,蜀汉可能会更加危险。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责任编辑:
标签: 消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