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蓝天救援队员奔赴土耳其灾区:“出去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环球时快讯
2月8日下午,武汉飘起了蒙蒙细雨。从早上8点开始,天河国际机场候机楼陆续迎来了一批特殊旅客。他们身穿蓝色队服,从四面八方赶来,目的只有一个:“去救人。”
土耳其两次7级以上强震已造成该国8574人死亡。地震发生后,多国救援力量赶赴土耳其震区。其中,100余名来自湖北、安徽、合肥、四川、广东、浙江等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集结。8日晚,他们乘坐中国南方航空CZ8021号航班,从武汉出发,直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支援土耳其地震的救援工作。
百余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集结,赶赴土耳其震中。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资料图片)
2月8日下午4时30分许,两条绿色通道在T3候机楼内开启。身穿蓝色队服的救援人员手握着护照与登机牌,有序地走进通道,完成最后的通关检查。“无齿锯、扩张器、发电机、应急照明灯组......”一件件救援装备被打包装进集装箱,它们将同救援人员一起,远赴海外,完成这一次的救援使命。
出发前,他们准备了充足的专门用于地震救援的装备,例如液压机,还有一些主要用于破拆、扩张、牵引、支撑的装备等。
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前往土耳其救援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队员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专业性很强。“很多人都是从志愿者做起,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及考核成为预备队员,预备队员再考核一年到两年转为正式队员。所以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基本都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都是百里挑一。这次在查看了报名人员的相关资质证书、特长后,我们从海量的报名人员中定下来这些人。”
王毅介绍,在出发前,他们首先要通过联合国的体系报备流程,之后跟当地的华人华侨组织取得联系,当地的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到了救援工作中来。“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接下来会解决语言、交通、向导等问题,在历次的境外救援时,华人华侨帮了特别大的忙。”
说话时王毅的眼睛不住地眨,胡须也来不及修理,他从6日早上看到地震消息到7日晚从贵州搬运装备过来,总共在车上睡了两三个小时。而手机的响声就没断过,王毅说,杂事特别多,各方的协调、媒体的询问,“今天一两百个电话是有的。”
一件件救援装备被打包装进集装箱。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另一边,此次航班的执行机长李弋和其他机组成员也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李弋告诉记者,得知将要运送国内赶往土耳其救援的人员后,公司第一时间派出执飞经验非常丰富的机组,并成立了专门的救援组,尤其是针对大型救援装备,机组人员会提前做好固定工作,并反复检查。“我们最首要的就是确保飞行安全,其次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
同时,针对公众比较关注的目的地天气问题,李弋表示,从伊斯坦布尔的天气实况来看,当地出现了降雪、大风天气,且下雪之后 道面湿滑。“这对于飞行员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我们的飞行人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而且非常有经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也做了备降准备。”
蓝天救援队准备出发。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面对此次救援,王毅充满了压力,他告诉记者:“我要保证队友的安全,此外,到了国外,我们的精气神、专业性,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出来,既然走出去了,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
两天不眠不休的工作,王毅来不及和家人通话,面对镜头,他和家人保证:“放心,我们会平平安安去,安安全全回来。”
8日下午5时20分许,在334号登机口处,有队员赶在上飞机前,拨通家人的电话,匆忙报个平安后,迈向登机口。地勤工作人员接过队员们递来的机票,微微点头,向他们致意。
“今天,我们航班迎来了100多位驰援土叙灾区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南方航空全体机组成员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中国有句古话说‘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你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大爱深情,弘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祝你们的救援工作平安顺利。”2月8日晚8时许,乘务员李钰话音落下,飞机推出,100余名救援队员带着无数的祝福与期待,赶赴土耳其震中。
新京报记者 马骏 熊丽欣 慕宏举
编辑 刘倩 校对 杨许丽
责任编辑:
标签: 蓝天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