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位大臣,康熙皇帝最痛恨他,为什么却不敢杀他?原因很简单-天天播资讯
康熙皇帝是清朝一位很有成就的皇帝。作为皇帝,他高高在上。杀人很容易,可是他旗下有个大臣。康熙帝对他十分厌恶,却又不敢杀他。他,这位部长是谁?他就是姚启胜。
康熙帝曾经说过,他最讨厌姚启盛这样的人,心里杀过他一千遍。即便是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也没有这么深的仇恨。为什么?因为,没有从内心臣服于朝廷的姚启盛,代表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醒,一种对满清皇权的蔑视,对官场陋习的厌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种“从道而不从王”,对于专制的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像姚启盛能言善辩,冷嘲热讽,好议政事,在康熙看来,是在以讹传讹,危及朝政,怎能不为他背上一盏明灯?
姚期生有大功而无大过。
康熙皇帝作为一代圣贤,不喜欢这样的人,但也没有杀的理由。但是从康熙的心里来说,他是极其厌恶姚启盛的性格的,但是他又不能杀姚启盛。
像姚启盛这样的大臣,当然不能重用。为什么?
首先,封建政治使然。作为封建统治者,臣子的忠诚是第一位的。因为他属于世界。只有忠诚才有用。天下能人多,而忠于皇上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姚启盛有本事,但自负才能,以致顺治帝下旨永不录用。康熙帝台上急于要用姚期生,但只用不重用。所以,等平台结束,姚启胜的任务完成了,就没有用了。
第二,清朝是满族统治的。除了经历过几个朝代考验的老汉人,普通汉人是进不了中央集权的。
姚启盛、李光地都是能臣,到头来不都被贬为地方官了?!
第三,姚启盛本人自杀。姚期生本是前朝留用的官员。议事官员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表现出锋芒毕露,这是任何统治者都不能容忍的。
第四,姚启盛犯了官场大忌。不能瞒过主子。多请示,勤汇报。想法再好,老板也要说出来,你不能直接告诉老板,你应该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作为下属,你只有提出建议的权利。在平台上,姚启盛总是向康熙提出完整的方案。因为过于完整,康熙连修改的余地都没有。康熙什么也没说,就是不知道想杀了他多少次。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分享。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