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大B端市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新玩法来了!-世界动态
多头推进、有序扩容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正进入又一关键进阶期,而这次覆盖的市场,是连接了更多上下游企业和C端受众的大B端市场。
1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日,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组合金融服务在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落地,通过这一智能合约系列服务, 核心企业实现了企业间共管钱包服务、一站式多场景工资代发服务、生态钱包服务,并获得了面向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场景配套的信用贷款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已成为近期各地推广试点的重点功能之一,应用领域包括消费、金融、交通、健康等多类场景。在业内看来,面向大B端市场搭载的智能合约创新应用,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重要突破。
打破代发资金池
数字人民币在产业侧的应用迎来新进展。以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基于智能合约技术落地的案例来看,为该应用提供整体技术方案的是运通数字空间(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通数字空间”),首家服务对象为苏州欧凯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通过该技术,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灵活用工场景的深度应用,解决了灵活用工行业的固有痛点,也同时推动了普惠金融的新实践。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该应用可从三个层面理解,首先,该应用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可编程、点到点支付、不可篡改等特点,通过智能合约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共管钱包服务,增强了企业间的互信。
其次,企业可以使用自有钱包/账户为劳务人员提供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奖金/返费预发、补贴专发等多场景一站式服务,这打破了传统工资代发平台资金池模式,也成为代发场景上的重要突破。
同时,针对灵活用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提供了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场景信用贷款产品,在帮助灵活用工企业从银行低成本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践行普惠金融服务。
谈及此次应用突破点,运通数字空间产品总监王晨介绍,“依托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在人力用工行业由点到线的应用拓展,将数字人民币?前期应用仅专注于工资代发的单一场景,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延伸,通过共管钱包、合约代发、信贷服务等产品,可有效解决灵活用工行业上下游企业互信难、资金流转过程中监管难、灵活用工企业融资难、黑劳务/黑中介打击难等行业痛点”。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此次探索集资金管理、工资代发、企业融资等多个场景于一体,既能够为数字人民币实现多元场景的综合应用奠定优良根基,也能够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的各类特性为产业链中的主体深度赋能,为后续数字人民币在产业链当中的应用提供示范作用。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技术在B端应用一直是比较看好的发展方向,也被认为是应该被重点推动的发展路径。因为前期数字人民币依靠发红包和补贴的形式在C端被广泛试验后,下一个阶段的试验必须走出拥有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让用户或者企业能够真正自发、高频地打开和应用。在他看来,利用智能合约特点深入产业链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撬动大B端市场
从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进程来看,目前搭载智能合约技术的潜力场景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方面包括以消费券为代表的民生支持,通过定向场景的使用提振消费;另外则是凭借可追溯特性等技术特征,追踪资金流向、保障贷款用途以及探索将特定贷款发放给特殊人群,在数字普惠领域展现出应用价值;此外则是通过规则的设定在预付式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资金安全,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苏筱芮认为,总体而言,智能合约旨在使得资金的流转过程变得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近期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也成为各地推广试点的重点功能之一,在业内看来,尤其针对万亿B端市场,仍大有可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在雄安新区,就通过“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落地了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业务,形成了B端、C端数字人民币工资支付、收款全链条业务流,为施工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了工资支付新途径。同时通过区块链系统“穿透式”发放,极大简化了中间发放环节,显著提升工资发放效率,避免分包企业拖欠、克扣工资款,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对于未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场景,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也公开表示,智能合约在支撑数字经济降本提效、促进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随着底层平台和相关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将在更大范围内加速落地。
王晨就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运通数字空间目前已在能源、人力、医疗、金融、交通五大行业,开展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的应用,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下一步还将围绕灵活用工中劳务人员的生活需求、劳务需求和金融需求,深度打造数币薪酬生态钱包服务,助力灵活用工企业实现从人力资源服务商向人力资源运营商的转变”。
哪些难点要攻?
不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实现全面应用也并非一蹴而就,后续如何推广、制度衔接、商业机制、利益分配等多个问题,仍待多方协调解决。
正如一市场机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目前,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凭借其产品优势,在资金监管、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营销权益等金融服务领域,体现出较好的产品优势。然而,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应用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还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完善、商业价值待挖掘、产业生态需完善等不足”。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数字人民币将加快在B端和G端的落地应用,如助力各类企业和各级政府提高财务管理和财政收支效率等。但在此过程中,还需监管牵头各方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业务规范和合规审查机制,实现与现有行业生态和政策要求的更好衔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同样说。
苏筱芮认为,未来智能合约的发展有如下关键要素,一是合约的内容如何设定,如何在安全与效率当中取得平衡,二是如何设立合理的商业利益分配机制,在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同时使得应用智能合约的商户具有商业推动力。
“主要还是利用智能合约不可篡改、全程透明的特性,来解决提升资金结算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易风险,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资金流通效率。关键点在于,在现有场景持续发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合约发行、互通标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尽可能地扩大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王蓬博补充道。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