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俄乌冲突能否如愿结束?未必,极可能陷入两伊持久战模式
2023年,俄乌冲突能否如愿结束?未必,极可能陷入两伊持久战模式
“俄乌冲突”会在2023年结束吗?
至少当事国俄乌双方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这种愿景,大多数国家也乐见其成。
(资料图)
但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表现得多少有些被动,先是德国一纸声明表示,在2023年里将断绝一切与俄罗斯的能源往来。
这让很多专家也分析称,新的一年里俄罗斯会过得更加艰难。
因为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之一,他们断绝跟俄罗斯的能源往来之后,很可能会引来一些国家的效仿,对俄罗斯堪称支柱产业的能源生意产生新一波的冲击。
随后1月10号土耳其外交部长在一次访问时,突然公开强调,土耳其支持乌克兰总统去年提出的“10点和平计划”。
要知道乌克兰总统这个“10点和平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领土方面绝不相让,哪怕是早进入了俄罗斯消化道里的克里米亚也不行,俄罗斯军队必须要退回1991年的俄乌边界。
土耳其外长突然表态支持乌克兰总统这个提议,就等于说不再奉行走钢丝式“中立”,转而支持乌克兰了。
在外交方面压力猛增的情况下,俄罗斯在战场上即使在局部地区占得一些小便宜,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何况现在的俄军表现,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俄罗斯是真的不行了吗?“俄乌冲突”会符合双方当事国和国际上的期待,在2023年有望结束吗?
看似糊涂其实清楚的冲突
自本轮“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有人称这是一场“糊涂的战争”。
根据2022年2月24日俄乌双方开始武装冲突当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说法,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将乌克兰去军事化”,以及对乌克兰“去纳粹化”。
当时佩斯科夫曾亲口说:“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消除基辅的军事潜力。”这个消息是权威媒体都报道过的,现在在网上应该还能查到,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之所以有人称俄罗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糊涂,就是因为“将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定为两个目标,无论怎么看,都有点太过笼统的嫌疑。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2022年2月24日两国武装冲突伊始,有记者问佩斯科夫对乌克兰的“去纳粹化”,是否包含实现乌克兰政权的更迭时,佩斯科夫的回答居然是:“我不想对此作出任何评论,我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俄罗斯总统也一再表示,克里姆林宫无意摧毁乌克兰,颠覆基辅政府。
克里姆林宫的这些说法,在当时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理解的事情:仗都已经开打了,具体的战略目标却又不肯说清!这仗还怎么打?
然而如果现在我们对本轮“俄乌冲突”的整个时间线进行梳理之后就会发现,克里姆林宫的这些言论,其实全都蕴含着深意,甚至从一开始,就让俄罗斯做到了“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是佩斯科夫所说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这两个目标,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可软可硬,可大可小,可冷可热的“好”目标。
大家认为的拿下基辅,活捉乌克兰总统,占领乌克兰全境,固然是可以达到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最佳目标,但是却非常难以做到。
假如俄军上来的雷霆一击奏效,假如乌克兰总统是个怂包,一听见枪声马上就逃跑了,一切倒还好说。可事实的走向是乌克兰真的上下一心对抗俄军,短时间内拿不下乌克兰的俄罗斯,必定要面临欧美的围攻。
这种可能性在冲突爆发之前,克里姆林宫肯定是能想到的。而且现在的真实战况,也确实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这个两个“模糊化”目标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占领乌克兰全境固然是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最好的结果,但是打击、杀伤乌克兰军队,消灭一定数量的被标上“纳粹”标签的乌克兰武装力量,同样也可以说是对乌克兰进行了“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俄军表现得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武装力量,还曾经围杀过乌克兰名噪一时的“亚速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克里姆林宫虽然说了,要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但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要将这两项目标进行到哪一步。
所谓“不尽全功,绝不退兵”的强硬声音虽然来自于俄罗斯,但严格来说这些言论都属于“个人意愿”,没有任何迹象证明是来自于克里姆林宫。
从俄乌开始武装冲突开始,克里姆林宫对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外宣目标”一直都没有变过: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宁可含混其词或转移话题,也没有对这两个目标进行太多的补充或改动。
说得更直白一点: 如果从克里姆林宫的角度来说,不管打到什么程度,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是胜利者,而且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迄今为止,战争都是在乌克兰的领土上进行的,打好打差都是俄罗斯获取的“战果”。战场上所有的胜败进退,影响的只是俄罗斯取得“战果”的大小,影响不到克里姆林宫层面的已经“必胜”的结局。
大家以为的“胜利”,和克里姆林宫的“胜利”,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克里姆林宫从来没有说对整个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是要颠覆基辅政府,活捉乌克兰总统。
大家之所以会以为“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颠覆基辅政府活捉乌克兰总统,全都是“自以为是”的想象,克里姆林宫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虽然俄罗斯的一些政客这样表示过,但那只是他们的“个人意愿”,克里姆林宫从来没有授权让他们发表那样言论。
况且一些俄罗斯的政客还说要拳打欧洲,脚踢美国呢!克里姆林宫按照他们的意愿那样做了吗?从来没有!
克里姆林宫只是尊重他们的“言论自由”,让他们“合理”地发泄一下对欧州和美国的不满情绪而已。
不信大家可以回头看看,俄罗斯火力最猛的“三夫一娃”四个人中,直接代表克里姆林宫的佩斯科夫是迄今为止最“含蓄”的一个。
所以谁要是对“特别军事行动”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联想”,那是你自己本人的思维方式有问题,跟克里姆林宫毫无关系……
俄罗斯绝对不会失败,只是“胜利”的方式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同而已。
你可以说这是“抠字眼儿”,但俄方建议你改称“严谨精细”,毕竟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也算一种特别的“艺术”。
俄罗斯真正的问题
很多人看到这里,肯定会有疑问:照你这么说,俄罗斯不是稳赢了吗?怎么看起来还这么被动?
别急,前面说的是克里姆林宫的高瞻远瞩,草蛇灰线下大棋。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俄罗斯如何大意了没有闪,就会惨遭欧美的欺骗和偷袭了。
本来按照克里姆林宫的说法,俄罗斯是立于不败之地,随时都可以宣布“凯旋回城”,战场上虽然不顺利,但总得来说还是在“赚收益”。
所以克里姆里宫一开始就抛出了极为苛刻的谈判条件,想要从战场上榨取最大的利益。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最大的利益永远是“土地”,这一真实目标甚至在内部(外部当然有“去两化”的外宣目标)都懒得掩饰。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冲突爆发初期乌克兰形势明明表现得非常危急,可是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跟现在能不能比?
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时欧洲不援助乌克兰的理由: “非不欲,是不能!”
自2022年2月底本轮“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国家普遍的态度都是哭穷:我们的武器装备好少好落后啊!这两天打开仓库一看,别说支援乌克兰了,我们自己都不够用了!
4、5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内很多人和俄罗斯一样,对此信以为真。觉得欧洲各国久不征战,武备竟已松弛沦落至此,简直是冢中枯骨,没牙老虎,不堪一击啊。
我们这边老百姓都信了,俄罗斯那边老百姓明显也信了,但最要命的是,克里姆林宫也信了。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乌克兰的局势也确实不如人意,虽然尽力防守,但还是在不断地丢失阵地,甚至一度有传闻说乌克兰总统已经逃离基辅,只敢在外围拍绿幕布景视频了。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对援助乌克兰,依旧表现得不太热心。除了波兰和英国比较坚决之外,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各国还是以武器储备不足,有心无力为由,态度非常犹豫。
然而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以德法为首的欧盟在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突然图穷匕见,态度大变,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武器储备也充足了!
突然一个左正蹬(联大会议认定乌东四州公投入俄非法),一个右鞭腿(开始承诺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包含进攻性武器装备),克里姆林宫当时捂着眼,总统大意了没有闪……
几个月前还声称自己垂垂老朽,仿佛行将就木的欧洲各国,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直接原地梅开二度,钢板射穿,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援助。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乌东四州2022年9月底公投入俄,几天后的10月1日美国总统在5月份签署的《2022乌克兰民主防御租借法案》正式开始生效。
现在回头看看时间节点,你就说巧不巧?
2022年网络上很多人说克里姆林宫“钓大鱼”,如今回头看看克里姆林宫不像是钓鱼的人,反而更像是被欧美联合起来钓的那条“大鱼”。
而欧美所用的“鱼饵”,就是乌克兰东部四个州的土地。
本来克里姆林的“特别军事行动”虽不符合国际法,但是派遣军队到主权国家进行军事行动,欧美这方面才可谓是真正的“惯犯”。其中美国佬在这方面更是劣迹斑斑,侵犯主权国家领土领空进行军事行动不说,连暗杀“斩首”一类的事情都干过不止一次。
所以俄罗斯以“去纳粹化”为由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某种意义上跟欧美属于“大哥别说二哥”,讲道理打嘴仗,其实俄罗斯完全不虚的。
只不过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欧美各国虽然在其他国家搞过军事行动,但并没有吞并过他国领土,所以“人道援助”或哪怕是“去纳粹化”一类的理由,勉强还能站得住脚。
当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俄罗斯等于是在公开“吞并”乌克兰的领土,“去纳粹化”这个旗号再也站不住脚了。你不说是帮人“抓贼”吗?怎么“贼”没抓到,还开始抢人家洗衣机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各国前期所谓装备老旧和武器库存不足,其实不过是在引诱克里姆林宫上当的示弱罢了。他们等的就是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的领土生出野心,然后再一拥而上,来个“捉贼拿赃”!
事实的发展证明,欧洲各国武备相当充足。虽然迄今为止对乌克兰武器援助力度最大的是美国,但是欧洲各国提供武器数量同样足以让人咋舌!
其中英国自本轮“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相都换到了第三个,但是这三个人援助乌克兰的决心和态度可谓如出一辙。而且根据能够查到的资料来看,丹麦、捷克、希腊、瑞典、挪威等平时大家不怎么注意的欧洲小国,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力度也是相当惊人的。
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俄罗斯确实已经是在被事实上“围殴”了。但这种局面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没人能帮得了他们。
有影响力的大国一开始就声明了负责任的中立立场:乌克兰的主权安全应当得到维护,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同样应当得到尊重。
自二战结束至今,除非实力差距悬殊极大的一些特例,否则没有哪个国家敢公然碰触领土主权这条国际红线。
“吞并”乌东四州,是本轮“俄乌冲突”中克里姆林宫最大的判断失误。这四个州的土地在俄罗斯版图内一天,克里姆林宫的“强盗”之名,就得背负一天。
而且国际上的一些小国弱国也不敢再公开支持俄罗斯了,一旦它们支持俄罗斯,实力稍强的邻国来个“如法炮制”,占它们一块领土,赶走你原住民搞“公投”,这些弱国小国还能怎么办?
2023年“俄乌冲突”的走向
由于俄罗斯在外交、经济和军事上面临的多重压力,即使是以前挺俄的一些专家,都不得不改换口风,认为俄罗斯很难打赢这场战争了。
然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俄罗斯一定会“胜利”,只是这种“胜利”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而已。
伊朗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打了近8年,双亡战死的人数普遍认为超过100多万,最终双方的领土边界还是恢复到开战之前,分毫未动。
这样“大场面、零结果”的战争,双方还都能傲娇宣称是自己获得了“胜利”,本轮“俄乌冲突”,为什么不能?
从国际历史的层面来说,大家对“胜利”的概念实在是太过狭隘片面了,不止是消灭了全部敌人才叫“胜利”,打了、碰了敌人,都能算“胜利”,甚至只要出兵教训了,阻吓了,振我军威了,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胜利”。
俄罗斯是一个由强力部门主导的国家,他们的总统控制各个强力部门已经长达20多年,有最终解释权的他宣布最后“胜利”了,只要敌军还没有打到莫斯科,那就是胜利了。
只不过现在克里姆林宫面临的问题,是乌东四州已经公投入俄,而且是总统本人亲手签署了法令承认了的“现实”。如果在丢了这四个州的情况下跟乌克兰谈判,那克里姆林宫就要面临国内民众“丧权辱国”的指责。
可是按照战场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俄罗斯想要“吞并”消化这全部四个州,又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才是现阶段“俄乌冲突”的重点,战场上的小胜小败,死伤多少,战损对比,其实已经属于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了。
从大局的方面来说,俄罗斯固然吞不下乌东四州,但西方想要借乌克兰逼降俄罗斯,只要俄总统本人身体健康无恙,国内不发生极端情况,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尽管大家都期待和平,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 下一个阶段的“俄乌冲突”,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以乌东四州为焦点的长期化的低烈度的拉锯战争。
如果参考“两伊战争”打了近8年的时间,那现在的“俄乌冲突”,简直只能算刚开始的预热阶段。
大家在认识上也往往会有一个误区:欧美对颠覆强权独断的人物有极大的热情,看不得长期的流血战争,看不得百姓疾苦与流离。其实欧美在国际政治上,说好听点是“成熟”,说难听了,就是冷血无情。
为了达到自己最佳的战略目标,欧美可以从来不在乎他人的名誉和生命,为了甩包袱,地缘政治不那么重要的国家地区也可以随时放弃,索马里卢旺达叙利亚阿富汗都是明证。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俄乌冲突”还在继续,欧美就能名正言顺地延续对俄罗斯的各项制裁,极限压制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一个国家没有和平环境,又无法正常进行经济和科技发展,这个国家即使能够继续存在,也已经被抽空了竞争力,断送了未来。
因为这个国家为了自保,即使明知道是饮鸩止渴,却也只能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国际争端中最毒辣的手段早已不是灭国占地,而是毁掉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前途,让它陷入贫困与愚昧的烂泥坑里,最多是“刚好”拥有自保之力。这样不但不用担心面临国际指责,甚至连潜在的难民问题都解决了。
在一个没有什么是用贿赂得不到的贫困愚昧的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最出色的人才(而不是难民)来说,去发达开明的国家谋生也许是一个好选择……
写在最后
尽管网络上很多人都说,俄罗斯战败之后会被进一步“肢解”。但如果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分析,欧美暂时应该没有肢解俄罗斯的打算。因为那样做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甚至俄总统下台对他们也谈不上有什么好处。
从他在台上这二十多年的表现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搞权力斗争的高手,但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众。
欧美对他的底线已经试探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要他还在位,俄罗斯对欧美而言,就还属于“可防可控”的范围。
反而是此总统下台之后,俄罗斯才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对欧美的威胁程度可能会提升。所以即使俄罗斯在本轮冲突中表现再差,除非本国出现极端情况,普氏倒台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的。只要他还在,维护俄罗斯的统一应该就没有太大问题。
2023年,“俄乌冲突”未必会如大家所愿顺利结束,俄乌任何一方都没有表现出战胜对方的能力,也缺少向对方妥协的动力和外界舆论压力,极可能陷入两伊战争那种长期的低烈度的局部的绞杀战泥沼。
未来几年内,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成为真正赢家。
只不过,满目疮痍的乌克兰的未来还有一众真假盟友的道义兜底,内忧外患之下的俄罗斯如果失去了新拓领土回到了边界原点,未来的出路,究竟是在何方?
责任编辑:
标签: 佩斯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