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突袭!极端天气下工农企业生产如何“避险”-每日热讯
11月29日,#河北出现零下30℃低温#郑州今冬初雪来了#未来两天成都可能下雪#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各地迎来今冬首场大范围寒潮。
寒潮突袭,工农企业生产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如蔬菜过冬、工业生产作业等遇到难题。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政府有哪些支持?工农企业如何规避因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
生产受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较于高温直接带来的干旱,低温这种极端天气对工农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不那么明显,但也不小。
“在极端自然灾害面前曾经出现过断水、断电、断气、断信息、断油、断路、断粮、断菜等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最典型的是2008年冰冻天气,从2008年1月13日开始的冰雪天气,整整持续了24天,直至2月2日才重见明媚阳光。当时道路中断,许多蔬菜等产品不能及时运输到城市里,导致市场价格一度出现大幅度上涨。
极端天气对工业企业造成影响最典型的案例是2011年的硬盘价格上涨事件。2011年7月底泰国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洪水,公开资料显示,洪灾除了导致当地稻田颗粒无收之外,也给全球的IT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四大硬盘厂商西部数据、希捷、东芝以及日立均在泰国设有工厂,产量占全球的约60%。洪灾导致美国部分网站所售硬盘的价格暴涨,其中1TB SATA硬盘的价格从50美元上涨到140美元,涨幅高达180%。在中国,北京中关村(6.810, 0.01, 0.15%)销售的硬盘价格普遍上涨了50元左右。
具体到受低温影响较大的农业自身,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介绍,降温、降雨、大风都可能对农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海洋渔船作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以种植业为例,低温时,作物生长变得缓慢,如果温度过低甚至是寒潮,可能会把庄稼、蔬菜冻伤、冻死。据业内人士介绍,低温下作物会呈现出新陈代谢缓慢的现象,尤其是秋冬季蔬菜,遇到长期的低温寡照,秧苗可能会出现“僵苗”,即不死也不长、湿度大猝倒等。果实类果蔬作物,低温影响下即使开花也难结果,即使结果后期也会生长不良。另外,长期的低温和植保工作不足会使生长势很弱的作物生病,尤其是一些真菌类病害如霜霉病、立枯病、根腐病等。
企业自救
在面临可预见的低温天气影响时,大部分工农企业都会提前开展准备措施。湖北省随州市草店镇檀山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郭继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基地的香菇大棚常年做着双层控温设置,大棚里层盖了塑料保温,外层则盖了黑纱布遮阳。“香菇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0-20℃,温度太低不利于香菇成长,温度太高营养袋中则容易产生病毒细菌,影响香菇生长,盖两层刚好。”他说道。
“极端天气,应该是相较于当地常年的气候状态而言,比如南方常年高温、北方低温更甚,当地的工农企业车间应对日常的高低温已经有所准备。而针对更加极端、造成损失更大的天气,则可以从长线和短线两个方面进行准备。”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表示。
他建议,从短期应急来看,如果企业还能进行生产,可以采取厂房加固、临时增加取暖设施、改进生产流程等方法,但肯定会增加成本。从长线来看,第一企业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极寒天气可有备而行;第二企业要增加保障机制,包括购买针对极寒天气可能产生的停工、损失等设置的保险,以及提前预留资金,在年底账期还没回账的情况下,足以紧急采购一批防寒保暖设备、加固厂房、给员工购买一系列的劳保用品等。
就王鹏提到的气候保险来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保险集团都设有直接理赔诸如旱灾、洪灾、风暴和热浪等极端气候所带来后果的商业保险。同时相关部门也有动作,今年1月陕西银保监局联合陕西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的通知》便是其一,省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保费补贴。公开资料显示,陕南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承保理赔已承保茶叶55.95万亩,为2552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7.59亿元。
政策帮扶
在企业自救之外,政策层面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针对当前出现的低温天气,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洪涛表示,各地有关部门已明确要做好救灾救助和民生保障,把保民生、保交通、保供电等作为主要任务,确保水、电、气、油管网及通信网络正常运转,组织好粮油肉蛋菜奶等重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调运。密切关注灾情险情,视情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统筹做好救灾款物发放,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脱贫户、重度残疾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等重点群体实行跟踪服务,确保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聚焦寒潮,针对已持续三年之久的易给我国带来冷冬的拉尼娜现象,农业农村部多次印发抗灾稳产保供预案,其中对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加以明确,如提醒农企自身及时检修,对抗风雪能力差的棚室,及早检查维修、加设立柱,更换严重老化的钢管、竹竿等骨架材料,及时清除积雪等;同时要求强化监测预警,加强政策支持,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购买种子(苗)、化肥等救灾物资,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会对我国的工业、农业、流通业等服务业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各相关方都做好准备措施。”洪涛建议,“企业可加强自身技术和升级设备,国家也需给予财政支持,如2008年雪灾的背景下,中央财政共拨付各项救灾补助资金近27亿元,财政部向受灾地区紧急调度63亿元资金。最后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市场主体相互支持,共度时艰。”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并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