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陈秉正: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短期效应、羊群效应、政策效应等特征和问题
【资料图】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11月19日,清华大学教授陈秉正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商业保险发展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近二十年来我国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短期效应、羊群效应、政策效应等特征和问题。
陈秉正表示,当前人身保险市场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走好人身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中国道路、如何实现包容式和普惠式发展、如何看待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重点、如何实现适应性监管等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2001年到2021年,中国人身保险业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大起大落’,反映了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陈秉正提出,近二十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个效应及问题:一是短期效应,即行业发展急功近利,“长期主义”难以践行;二是羊群效应,即行业发展“一拥而上,扎堆竞争”;三是政策效应,即保险监管需要平衡监管过度和监管不足产生的后果。
“但近年来,人身保险业增长速度的波动性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保险市场开始趋于成熟,一方面保险企业成熟了,另一方面保险监管也在成熟,但人身保险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陈秉正表示。
陈秉正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析了保险市场的新变化。从需求端看,一方面,居民持有财富上升带来可配置的金融资产增多。另一方面,新消费群体出现,核心客户年轻化,其特点表现为高学历、新中产,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较高,具备一定保险知识和主动购买意愿,对健康、意外、养老、子女教育等风险存在保障需求。这些新消费群体对个人代理依赖程度较高,但是存在着产品甄别难、自主抉择与深度投保指引难以兼得,担心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痛点。从供给端看,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加快,保险科技成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主要痛点包括经营及获客成本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
陈秉正表示,促进人身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探索适合国情的中国式保险发展道路?保险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实现包容式及普惠式发展?人身保险业务长期发展的重心是什么?人身保险的功能应当更注重保障还是更强调储蓄或投资?人身保险的结构应当更偏重寿险还是养老险?人身保险的业务渠道应当更偏重平台、银行、独立代理还是专属代理?
在保险监管问题上,陈秉正提出,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应当对保险进行适当性监管,但如何实现监管的针对性、效率性和前瞻性值得深入研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