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滚动 >

养殖户揭秘为何今年有些精品大闸蟹不好吃,养殖户们今年的收成又怎么样?

来源: 北京商报 时间: 2022-11-08 16:02:59

眼下,正是公蟹上市期,与大闸蟹有关的话题热度不断。近日,#医生建议1顿饭吃螃蟹不超过2只#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发现,今年很多精品大闸蟹味道没有往年肥美。这是什么原因?

据养殖户介绍,受今年的高温天气影响,精品大闸蟹上市时间普遍较往年偏晚,这让养殖户错过了中秋、“十一”等黄金销售期。“今夏接连的高温,让几乎国内大部分产区的大闸蟹五壳脱壳时间延迟,所以上市较晚。同时,因大闸蟹‘喜冷’,今年的高温造成有部分大闸蟹口感确实不如往年。”大闸蟹主产地之一江苏省常州市的蟹农小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较往年,今年公蟹的最佳食用时间在11月中旬左右。


【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受访者皆认为,极端高温天气下,养户的收入会出现较大差距:赚钱的会很赚钱,亏钱的也会亏格外多。

算账:错过黄金销售期的小赵赔了吗?

1992年出生的小赵,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的一名大闸蟹养殖户。

相较于一名养殖户动辄有上千亩养殖基地的苏北,小赵所在的苏南水塘较为分散。前几年,儒林当地的蟹塘面积陆续减少。据了解,2015年儒林镇还有蟹塘2万多亩,由于近些年当地政府不断征收,很多蟹农就此不再养蟹,现在当地养殖面积已经只剩1.5万亩出头。

与当地很多养殖户一样,小赵仅租了10亩水塘养蟹,他的蟹塘今年亩产约350-400斤。

遗憾的是,因受今年高温天气的影响,今年小赵的大闸蟹成熟晚、个头小,错过了中秋、“十一”的销售“黄金期”。

“今年我的蟹塘只养了母蟹,因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大闸蟹规格相比于去年要小一些,4两的母蟹占30%,3.5两的母蟹占30%,3两的母蟹占30%,剩余10%就是一些3两以下的或者4两以上的母蟹。”小赵说。

“每亩蟹塘成本约1.2万元左右,如果正常赶上中秋,我们塘口的大闸蟹均价应该会达到200元左右一斤,净收益可以达到5万元一亩,但是现在亩收益基本在1万-1.5万元左右。”小赵介绍,尽管今年受到一些天气影响,小赵蟹塘的纯收入也基本与往年持平。

大闸蟹每亩收益多少比较合理?“正常情况下,大闸蟹养殖的纯利润是每亩5000-10000元,超过10000元的基本就属于养殖技术高、效果好的范围。”据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袁道亮介绍。

维持高收入的秘籍是相对较高的投入。相较于苏南大部分科学养殖意识较为单薄、每亩投入大概在4000-5000元的老养户,小赵的蟹塘每亩投入稳定在1.2万元。“除了及时调水、按时喂料、每年走清塘干塘晒塘的流程,开够增氧机也是一个重要的点。”小赵说。

“今年夏季高温期长,超过36摄氏度的天气里,大闸蟹进食特别少或几乎不进食,营养积累严重不足。同时,给水下环境制造氧气的伊乐草不耐高温,今年几乎家家户户的蟹塘都没有水草,只能靠增氧机增氧。缺氧问题导致大闸蟹4壳5壳并壳严重,营养积累严重不足导致大闸蟹蜕壳时间推迟,所以就错过了黄金中秋期。而营养要求更高的大规格蟹又缺席了‘十一’黄金周。”小赵解释了大闸蟹接连缺席的原因,“这个时候开够增氧机时长格外重要,往年我每天晚上大概会开12小时增氧机,今年基本在12小时以上,从晚上7点开到第二天8点。”

“但开增氧机耗电,大部分养户不愿意开太久。”小赵说。

适当多开增氧机之外,袁道亮也指出,高温缺氧情况下需要调高水位以降温,适当增加水草以遮阳,科学调节喂料的量,避免蟹吃不完的料腐烂坏水导致螃蟹生病,“高温天气下,技术的要求显得越发重要”。

趋势:不再以产地作为主要品牌

在传统农业中,存在行业周期、营收相对较高的水产养殖业无疑香饽饽之一。近年来,有不少农牧企业纷纷入局大闸蟹市场。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2-2027年蟹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大闸蟹相关企业超7600家。其中,江苏省的企业数量最多,超过5300家。近年来,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增速约20%,2020年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或已接近1500亿元,其中江苏总产量约占全国的44%。

袁道亮介绍,入局大闸蟹市场且较为成功的新玩家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发展的水产公司,这种模式以做水产饲料起家的江苏好润集团为代表,该集团各地门店在销售饲料和动保药品、提供水产技术服务的同时,2020年10月开始选育好润蟹苗,教当地的蟹农用自家产品进行科学养殖,并对养户的成蟹进行收购,形成产业链闭环。

第二种是投入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一模式以北京新农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推出获得专利的活水技术产品,通过物理技术打造具有水质稳、溶氧高、抗性强等特点的活水状态,进而提高大闸蟹的口感、鲜度等。公司与采用该技术的养殖地达成合作,收购养殖地的蟹打造“活水大闸蟹”品牌。

第三种则是投资建设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袁道亮表示,在部分大闸蟹主养区,有当地政府和农牧企业龙头回收当地蟹塘进行规模化养殖,这种模式在科学化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又雇佣了当地的农民在养殖地工作,具备一定社会意义。

“不管是哪种模式,都在传递出一种信号,大闸蟹不再以产地作为主要品牌,而是以产品本身质量为主。”袁道亮表示,以产地作为大闸蟹质量的判定标准,往往会导致“洗澡蟹”等行业乱象,而以产品自身的质量为标准,则更有利于各产地致力于提高养殖技术和整个市场的规范发展。至于大闸蟹的标准,目前,业内的行业协会和学界联合制定的适用于各个产区的“中华好蟹”评判标准正在进行第四轮审批,预计最快可在今年底面世。

北京新农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剑华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大江禁养、大湖禁捕的背景下,当前大闸蟹主要为封闭水域内的人工养殖蟹,大闸蟹最著名的产地阳澄湖30多万亩的水面目前只留下1万多亩的养殖面积,按照每亩600-800只的产量计算,1000多万只大概只够全上海每三个人吃一只蟹,“以产地尤其是阳澄湖为主的风向标正在改变”。

“从长期来看,完善的产销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企业应注重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技术链、生态链等,增强抗风险(如极端天气)能力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教授给出了对新玩家的建议。

不过,袁道亮提醒,水产养殖收入高,投入也高,对技术要求大且易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的高温和饲料价格上升让很多不懂行的新手有所亏损,新玩家尤其是散户入局还需谨慎。

思考:不可抗力因素下如何降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受访者皆认为,极端高温天气下,养户的收入会出现较大差距:赚钱的会很赚钱,亏钱的也会亏格外多。

“今年小螃蟹(即小规格大闸蟹)的价格会比较差,因为本身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的小螃蟹数量就众多,今年高温导致其数量更多,价格就会比较低;相对偏少的中大规格大闸蟹相对之下价格就会更高。因此,养殖水平比较高的养殖户,养殖水平相对稳定、每年的大闸蟹规格也比较大,收益也较高。养殖水平不高的,大闸蟹规格小、价格也不好,所以可能赚钱比较少或亏很多。”小赵分析道,这也倒逼大家去提高养殖技术,讲究科学养殖。

至于明年是否还会出现今年这种上市晚的现象,小赵认为主要还是看天气,如果仍是持续高温,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再次出现,缺氧会增加大闸蟹的伤亡情况,届时养户应做好增氧、喂料等工作,“不要因为舍不得电费而少开增氧机”。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大闸蟹养殖户受到极端天气这样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时,就束手无策吗?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地区如江苏省常熟市将大闸蟹“气温指数保险”作为市支农惠农的政策性险种,市镇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农户自缴保费每亩60元,可获得每亩440元的保险赔付。当满足连续两天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含)或累计三天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含)即可触发赔付,出现一次理赔一次。

“对于不可避免的自然风险,国家应加强对我国特色农产品螃蟹产业给予更为积极的支持举措,除了从业人员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外,一方面,可以探索应对更丰富的保险险种,对其进行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数字化转型,探索多种‘链式发展’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技术链、生态链也十分必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靠政策、靠市场双向结合,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洪涛建议。

在面向养殖者更具体的帮扶政策上,袁道亮则建议,针对各大企业,政府可以在财税等经济政策帮扶的同时,进一步帮助企业打响品牌、开拓销路。“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些地方开始了探索,例如南京市高淳区,斥资十多亿元建设固城湖螃蟹城河蟹产业链众创空间,支持当地品牌大闸蟹进行宣传和销售。具体到散户,建议各地政府牵头、指导强化合作社效能,通过合作社这一中间组织对受极端天气影响损失较大的养户进行补贴。

对于后续的养殖规模是否会就此发生变化,儒林镇的养户大多持观望态度。小赵准备养殖规模不变,养殖密度在来年有所降低,朝着更大规格的种蟹方向养殖。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并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