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滚动 >

世界动态:什么样的程序设计,才是好的程序设计?

来源: 莫愆 时间: 2022-08-07 22:49:30

今天这一章讲的是ETC(easy to change 容易改变)原则。作者称其为设计的本质。

A thing is well designed if it adapts to the people who use it. For code, that means it must adapt by changing.

如果一个东西能够适应使用它的人,那么它就是好的设计。对于代码来说,这意味着它必须通过改变来适应。

基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想要的东西一直在变,有时候连客户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需求的变更也是家常便饭。


(相关资料图)

加上系统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壮大,更新的过程也是变更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你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人在用。你自己对它还有优化的意愿。那么,代码注定是需要不停改变的。

所以,改变是代码的宿命。设计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代码容易被改变。

作者提到说到底那么更加细节的设计原则,都只是为了实现ETC原则而已。

想想也确实是如此。从最基础的面向对象来说,封装可以更方便地更改属性的访问权限,更方便更改方法内部的具体实现;继承可以更方便的“更改”父类的行为;多态可以更方便更改不同的实现……

作者甚至提到,命名规则也同样有助于实现ETC原则。命名规范有助于更容易读懂代码,我们需要先读懂代码才能修改代码。哈哈哈,无法反驳。

作者同时提到,ETC不是一种规则,而是一种价值观。它是我们在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的依据。

在写下某段代码之前不妨想想,这段代码是让改变变得更简单了还是更困难啦?

当然,把作为价值观的前提是,我们需要知道怎么判断哪种写法更有利于改变。

如果我们暂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的时候。作者给了两个方法。

1. 试着让你写的东西可以被替换。这样,即便写的东西不行,到时候全被换掉也是可以的。

根据我本人的愚见,其实我并不是很能理解这一条,我感觉让写的东西可以被替换,和让写的东西更容易更改,没什么区别吧。

2. 在注释中写上当时都有哪些选择,为什么选了这一个。到时候这个地方需要修改的时候,可以作为一种依据。

这一点和昨天提到的写文档的时候要写上原因是一个道理吧,可见注释是真的非常重要。

要让ETC变成一种日常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把它内化。不然看完就忘了,对往后的编码并没有多大的裨益。

作者提到了一种方法,给我们的编辑器增加一个配置,在每次保存的时候,都弹出一个提示,“刚刚写的东西,容易修改吗?满足ETC吗?”。

字数:784

耗时:60分

··················END··················

责任编辑:

标签: ada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