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喝玩乐购,还请先收好这份“避坑”指南
春节即将到来
小伙伴们
是不是都开始
计划假期如何吃喝玩乐购了?
让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需要“避坑”的点
购物消费篇
1.线下实体店购物
打折、返券
有奖销售、积分换礼
......
商场一系列促销活动
其中有商家利用高标低折
强制附加消费条件等手段
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商家促销期间,某消费者在商场内挑中了一件400多元的衣服,店员提醒到:商场目前有促销,满500元可赠200元。消费者为享受满赠,又在店内购买一件羽绒马夹,最终花费将近600多元,成功拿到200元代金券。到第二次去消费时,却得知代金券上写着“单件商品消费满400元或累计消费满1000元可使用一张”,限制了消费的条件,与消费者当初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差。
提醒
遇到商家使用代金券等进行打折促销时,要向店员了解促销规则,明确赠品获取方式并按需购物,避免冲动消费。同时,要主动向店铺索取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
2.线上网店购物
网购便捷且实惠
但也有一些消费陷阱
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支付安全等
伙伴们可千万要引起重视!
案例:年货节活动中,消费者杨女士反应某平台销售的一款坚果礼盒在一个月前标价199元,但活动期间标注的价格却是239元,按照200减30元的促销规则,最终将以209元的价格买下同款礼盒。
提醒
各大电商促销可能存在价格陷阱,促销价有可能比日常售价更贵。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需购买的产品价格,保存好相关支付凭证、聊天记录、宣传页面,以便于在发生纠纷时进行有效维权,同时切勿轻信部分商家“忽悠”,谨慎将货款转至微信或支付宝,以免个人钱款损失。
餐饮消费篇
年夜饭、婚宴预订
春节期间
在外吃年夜饭
或办喜事的情况不断增多
与商家口头约定不可信
签订合同才可靠
案例:消费者秦先生反映,其提前三个月在一家酒店预订婚宴,并支付了定金。但因家庭自身原因,预订好的婚宴不得不取消。商家曾口头承诺可免费退订,但因合同中并未注明,最终酒店要求秦先生支付各类费用近5000元。
提醒
要货比三家,选择诚信度高的商家。
要以书面形式明确消费细节,包括时间、桌数、包房、菜品标准、优惠范围、幅度、有无限制条件等,并注明退订、改期等相关规则。
要核对菜品数量、质量是否与约定相符,结账时仔细核对账单,主动索要消费凭证。
旅游消费篇
订票、出行
虽然春节期间
外出旅游总量得到一定抑制
但想外出放松的小伙伴
一起来看看
旅游市场常见的消费问题吧
案例:一位老先生反应,其被一旅行社“忽悠”了,说好的888元5天4晚畅游海南岛,但是真到了海南,却出现不断增加各项付费旅游项目,安排游客购物等情况。老先生称,其人在外地、骑虎难下,只能被迫消费。
提醒
建议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旅行社或线上平台,签订相关合同,并明确行程安排、景点数量、食宿标准、交通工具、购物安排等具体内容,并约定双方违约责任(对于模糊不清的条款要提出,并在合同中予以补充)。
如果发生难以解决的旅游纠纷时,可拨打当地旅游投诉电话,如无法在当地解决的,请保留有效证据,待旅行结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