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模式,打造生活圈,闵行着力构建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作为上海近郊城中村的典型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永联村人口户籍与外省比例倒挂明显,群体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为破解该村治理难题,闵行区民政局多次到吴介巷实地指导、调研座谈、积极探索,建立“物业+自治”新模式,打造“综合服务”生活圈、建立“民宅回租”新模式,构建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开启“物业+自治”新模式,夯实基层管理根基
为打通农村社区治理“毛细血管”,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忧”的突出问题,在闵行区民政局的指导帮助下,永联村延伸服务触角,打通农村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引领“党建链”。为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健全农村治理体系,永联村成立由本村村民参与的村属物业公司,构建以永联村党总支为核心,物业、村民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红色堡垒,依托考核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在乡村红色物业管理领域彰显党建特色,补齐“党建链”,开启乡村治理新篇章。
完善“保障链”。村级物业公司以吴介巷为试点,探索健全“十八项”管理制度,设置“八有”服务标准,提供“四全”管理服务,不断做大做强“服务链”,实现了“封闭管理、环境改善、服务到位、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的乡村智慧管理。
塑造“自治链”。通过把群众参与贯穿物业管理工作全过程,聘用敢于创新、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本村村民担任物业公司负责人及物业党支部书记,选用本村村民作为工作人员,既为本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又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塑造乡村治理“自治链”。
“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造“综合服务”生活圈
为进一步夯实农村“15分钟社区生活圈”,闵行区民政局通过开展排摸梳理,功能叠加融合,推动民政服务资源向城乡社区下沉,延伸“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下沉为老增能服务,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功能齐,打造“两网融合圈”。以突出服务功能为主,服务村民的生活需求为核心,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相互融合,站内设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两个窗口,可提供全市通办事项所有业务的咨询,以及居住证、社保卡、敬老卡、医保等74项全市通办事项的办理,达到最优化、最便民的服务目标。
利民生,打造“便民服务圈”。村内设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便民超市、小菜场、洗衣房、热水房、便民理发店等一系列为民服务配套设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一站式社区服务。
强服务,打造“生态文娱圈”。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将违法建筑群变身为村民的“后花园”,打造了一座占地面积约60亩的文化生态园,其中增设文化广场、大百姓舞台,为村民提供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熏陶好去处。
创设“民宅回租”新模式,助力推动乡村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日益推进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永联村吴介巷周边工业园区环绕,存在大量租房需求,不少农户都将闲置房间出租、获利。为破解外来人员无序聚集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通过探索闲置宅基地房屋盘活再利用,实现“以房管人”,推动农村治理规范化、精细化。
集中养老,迈出服务“率先一步”。为保障辖区空巢老人们的居住条件、满足其就近养老的诉求,永联村将一栋回租的民房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建为本市第一家农村嵌入式养老院——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积极引入专业医疗养老机构——同康医院,为住养老人提供24小时照顾护理、日间照料托养、一周一次的常规检查和一年两次的免费体检服务。探索“不离乡土、不离乡情”的专业化集中养老服务,是促进农村社区治理规范化的第一步。
回租管理,走好治理“中间一段”。物业公司以略高于市场标准的价格将村民闲置农宅进行“统一回租,统一改造、统一出租”。增设必要的厨房、卫浴、安防、智能门锁等设施,实现“居住改善、减人提租、村企联动、挑人入住”新局面。依托“五个一”措施进一步规范民房出租管理,成功构建起“村民-租户-村集体-企业”多方共赢的乡村治理格局。
探索机制,跑完管理“最优一程”。通过进一步完善《永联村村规民约》《永联村村民自治公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支由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志愿者队伍,引导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物业公司在封闭式管理、“回租管理”基础上,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无人停车”智慧管理新模式,引进村宅无人值守停车系统,并加以建设投入运营,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安全保障,建设智慧村宅,全方位提升农村治理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