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县“1234”措施建立农村劳动力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
“1项”机制摸清底数。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落实干部进行“一对一”挂钩包保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地毯式”摸排,充分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找准、找全因就业不稳定而易导致返贫致贫农村劳动力,并建立《绥江县农村劳动力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台账》。
“2个”机构联合发力。县人社局与县扶贫办牵头,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农村劳动力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内容、理清了工作思路、畅通了工作通道,确保农村劳动力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排查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3级”研判排查风险。建立县镇村三级研判机制,每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全面摸排,并向所在村(社区)提交排查出的监测对象名单,再由村(社区)对监测对象名单进行预判后报所在镇人民政府复核研判。县人社局、扶贫办每月召集各镇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召开就业工作例会,对镇级复核后的监测人员名单进行逐一研判,提出解决措施、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能及时化解。
“4项”措施稳定就业。对全县就业不稳定特别是因就业不稳定而易导致返贫致贫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近”“强”“保”四项措施,将“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确保其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支撑。
推荐岗位“促”转移。强化“一办三站”建设,通过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与驻地人社部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收集浙江、广东、昆明等地优质岗位,通过举办招聘会、入户走访、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将岗位送到农村劳动力手中,今年以来共收集并推荐岗位2万余个,举办招聘会51场,并通过返岗专车“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出农村劳动力到浙江、广东、昆明务工1522人,截止目前,我县县外就业人数稳定在3.9万人。
鼓励吸纳“近”就业。继续实施扶贫车间、县内企业吸纳就业奖补,对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扶贫车间按发放工资额的15%、县内企业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补。目前,我县共有扶贫车间1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达700余人,县内各类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
技能提升“强”本领。将技能提升行动与东西劳务协作培训相结合,开展焊工、电工、叉车等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技能,促进就业。目前,共开展技能提升行动14期,培训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678人,开展东西劳务协作培训2期,培训脱贫劳动力116人。
公益岗位“保”兜底。按照“兜底线,救急难”的原则,对农村“一有两无”家庭劳动力,开发使用环境保洁员、乡村道路维护员、生态护林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800个进行就业兜底,着力解决农村半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就业难题。今年以来通过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排查出的6名因就业不稳定易导致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村“一有两无”家庭劳动力进行了兜底。